甘娜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 儿科 副主任医师
博士、副主任医师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儿科主任;从事儿科临床及教学工作17年,擅长治疗儿童癫痫、矮小症、性早熟等疾病的诊治;对儿科常见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疾病,儿童保健、儿童康复及新生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及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获得湖南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各1次;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撰写发表中英文科研及教学论文18篇。
儿童运动与长高的关系
娃儿们已经开学啦,家长们都看到自己家娃在班级排队时站的位置了吧?这时候估计有不少家长都在担心:自家娃儿这个身高,排队怎么老是站第一排呢?是否属于矮小了呢?那在这里,我们就来说说关于身高的秘密吧。
其实,孩子未来的成人终身高究竟能长到多少,是先天基因遗传和后天因素共同决定的。
基因这个是没办法改变了,但如果想让孩子长得更高一些,也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达到的。营养、睡眠、运动、内分泌、环境因素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身高。今天,就着重说一下关于儿童的运动问题,因为身高离不开骨骼的生长,而且运动能加强骨细胞的血液供应,有利于提高骨骺软骨的增殖能力,所以让孩子从幼儿期开始,就有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把握运动关键期让娃多长几厘米!同时,运动还可以增进骨骼吸收钙与磷的水平,加强骨内沉积骨矿物质的效率,从而提升骨骼的生长速度。
其实孩子的生长阶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婴幼儿期(0-3岁):出生第一年身高能增长25cm。儿童期(3岁-青春期):每年身高能长高5-7cm。青春期:男孩身高能增长大约28-30cm,女孩身高增长大约25-28cm。
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年龄小的孩子,家长们不知道该给孩子做哪些运动,那我们就来说说年纪小的孩子该选择做哪些运动呢?
首先是婴幼儿期,刚出生的孩子关节与下肢肌肉还没有发育完全,只能进行一些婴儿操、按摩抚触等被动运动。到1岁以后,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开始发育,才可以逐渐开始一些户外运动,帮助孩子锻炼下肢力量。比如:跳跃、上下台阶、小跑等。这些有益于孩子骨骼和肌肉发育的运动,可以每天做两次,每次1-2个小时。
到了儿童期,在这个阶段,可以定向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比如多做跳跃、球类等具有拉伸效果的运动。这个阶段,可以让孩子学习打球、跳绳、游泳等运动,保障每天的运动时间累积在1小时以上,孩子心跳加速,微微出汗即可达到运动效果。锻炼肌肉促发育这些运动一定要让孩子做,比如弹跳拉伸1岁做,如果阴雨天气,可以做像室内投篮,这个比较适合小朋友的室内运动了。在投篮的过程中,孩子的肌肉不断地收缩与放松,这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骨骼发育。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立体的多功能篮球架,这样可以随着孩子的身高调节篮筐高度,一开始可以适当把高度调低一些,让孩子能投进更多球,给孩子一些成就感。等孩子学会如何投篮之后,再把高度一点点调高,让孩子可以有蹦跳的动作。这可以提高孩子的协调性、平衡性和下肢力量,而且弹跳时会对下肢骨骼产生的压力,促进软骨生长。1岁半以上的孩子,可以尝试一下儿童吊环和儿童单杠,在家里的空地就能玩,也不会有噪音扰民。小一些的宝宝可以尝试吊着玩,用双手握住单杠或者吊环,手臂伸直,两脚腾空,就可以体验悬空的感觉了。大一些的宝宝,还可以用吊环或者单杠练习引体向上,增强宝宝的肌肉力量。这里提醒一下,每项运动都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为主导来选择最合适的运动。对于2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进行多蹦跳运动,比如起跳摸高。先深蹲,然后自然起跳,双手尽可能向上摸。两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在家做起跳摸高了。每天跳2-3组,每组跳5次,这个运动量对孩子来说就足够了。此之外,孩子可以单脚跳、双脚跳、开合跳,想怎么跳都可以。
那孩子4岁以后就可以做全身性运动了,比如跳绳,跳绳是每个孩子都可以进行的运动。而且跳绳这项运动没什么场地限制,室内室外都可以跳。一般来说,建议4岁以上带孩子再开始学习跳绳。一开始可以先从单脚跳练起,慢慢过渡到双脚跳和花式跳像跳绳这种全身性的运动,能促进孩子的手脚协调,还能够挤压到软骨板,促进孩子长高。不过大家在让孩子玩跳绳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一次跳太多,一天几百个就可以了,免得孩子因为运动过度而受伤。4岁以上的孩子也可以选择蹦床,但要提醒大家的是,玩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注意安全:孩子玩的时候,大人全程在旁不看护,而且最好选择带有扶手或者防护网的蹦床。到这里还想告诉大家的是:家长们其实不需要太过在意是哪项运动,孩子动起来就对了。只要孩子动起来,合理把控时间和强度,对孩子长高都是有帮助的此外,除了运动,大家也要保证让孩子拥有充足的营养和睡眠,因为身高最终还是与多种因素有关。
另外,家长也不要因为孩子的身高而太过焦虑。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长趋势,只要不和同龄孩子身高差距太大,就没有问题。
本文为中立科普内容,不涉及任何商品推广。文中所介绍的治疗方案有明确适应证,需要确诊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想采用该治疗,请到正规医院就诊,遵医嘱治疗。
科普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海纳患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