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玫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主任医师
上海市儿科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委员
从事小儿内科临床工作35年,具有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儿科临床工作经验,能快速诊断和处理各种儿科常见疾病,擅长各种儿科疾病,特别在小儿神经(癫痫、抽动),呼吸(儿童反复咳嗽、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肺炎等)、小儿生长发育指导,喂养困难,偏食,过敏免疫性疾病,矮小症、性早熟、肥胖等内分泌疾病诊疗具有独到而丰富的临床经验,具备良好的医德风尚,深受广大患儿和患儿家属的普遍赞誉和高度评价
婴幼儿喂养以及牛奶过敏
——如何选择奶制品?
生命最初1000天,是国际公认的奠定一生健康的机遇窗口期,0-3岁的婴幼儿正处于这个关键的时期,在这重要阶段,适宜的营养和喂养不仅关系到儿童的生长发育,也关系到他们成年以后的健康状况。中国营养学会指南强调6月龄内母乳喂养,6月龄后可添加辅食,6月龄后,宝宝胃肠道已相对发育完善,在继续母乳喂养的同时,应及时添加辅食。此时添加辅食,不仅能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也能满足其心理需求,促进其感知觉、心理及认知和行为能力的发展。有特殊需要时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辅食添加时间。WHO推荐婴幼儿每日500ml奶+1盒鸡蛋+15-75g肉、鱼。辅食不添加调味品,尽量减少糖和盐的摄入,1岁以内,辅食不添加盐、糖以及刺激性调味品,淡口味有利于提高婴幼儿对不同天然食物口味的接受度,减少挑食偏食的发生,同时可以减低儿童成年以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代谢性疾病风险。同时注重饮食卫生和进食安全,定期监测体格指标,每三个月定期在专业医疗机构监测婴幼儿的体重、身长、头围等生长指标。
在添加辅食的过程中也会有宝宝对奶制品过敏的情况,那我们如何选择奶制品呢?牛奶蛋白过敏,顾名思义是指由于牛奶蛋白引起的异常免疫反应。简单来说,就是婴幼儿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够成熟,宝宝的肠道发育不完全,肠道屏障尚不成熟,牛奶蛋白会通过肠道屏障被吸收并进入体内,身体将牛奶当成有害成分来抵制,发出的信号就是身体出现皮肤过敏症状,有些还伴有腹泻、便血、便秘等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大部分是轻症不需要干预,个别过敏严重才会导致宝宝出现生长障碍、营养缺乏,哮喘、鼻炎等过敏性疾病,严重影响生长发育。
如果确诊是配方奶粉过敏、牛奶蛋白过敏,应及时干预治疗,在饮食上回避奶类及奶制品,根据病情选择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或氨基酸配方奶粉来代替喂养。特别强调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出现蛋白过敏,一般不要停母乳,哺乳妈妈寻找原因适当饮食忌口,同时适当补充钙和维生素D;过敏的宝宝6月龄后也要要合理添加辅食,确保饮食的多样化。对于过敏宝宝添加辅食,建议家长常备一本食物日记,记录宝宝摄入食物和身体反应,便于排查过敏源。
本文为中立科普内容,不涉及任何商品推广。文中所介绍的治疗方案有明确适应证,需要确诊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想采用该治疗,请到正规医院就诊,遵医嘱治疗。
科普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海纳患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