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艳琴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儿科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罕见病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医学临床遗传学组委员
湖北省医学会内分泌代谢与免疫学组委员
JPGN 中文版肝病专刊青年编委
2014.6-2016.6于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波士顿儿童医院学习。
目前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篇。
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因5项,主持省基金1项。
特发性矮身材科普
身材矮小症的诊断标准是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地区儿童正常身高的第3百分位以下,我国目前临床上仍以2005年中国九省市儿童身高正常数据为参考标准。
如何判断您的孩子身材矮小呢?
首先,我们可以参考2005年中国九省市儿童身高图给出的男孩和女孩的身高标准,如8岁女孩如果身高低于118.5厘米,提示身材矮小,需要就诊。8岁男孩如果身高低于119.9厘米,也提示身材矮小。
除此之外,对于青春期的儿童,除关注年龄所对应的身高百分位之外,更需要重视骨龄所对应的身高百分位,如9岁女孩身高142厘米,相当于第75百分位以上,但是如果骨龄已经达到12岁,此时需要按骨龄12岁所对应的身高百分位来评估,在第3~10百分位之间,身高已经偏矮了。此时,骨龄又超前,需要就诊进行干预。
最后对于身高所占百分位正常的儿童,如何早期发现身材矮小症?这时我们需要用到生长速率,如果孩子3岁以下,身高年增长小于七厘米,三岁至青春期,身高年增长小于五厘米,青春期身高年增长小于六厘米,提示孩子存在矮小症的可能,需要立即就诊。
一些家长发现自己家孩子与同龄人相比持续偏矮,或排队时总是站在第一排,带孩子去医院就诊,经过一系列检查发现所有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那是不是就意味着没有任何问题,可以坐等让孩子自行长高?
答案是否定的。医学上对于身高低于正常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排除了一系列已知疾病,无明确病因的这类患者称之为特发性矮小(ISS)。
特发性矮小在所有矮小患儿中占60%-70%左右。从临床特征上来看,特发性矮小的孩子出生时正常,没有慢性器质性疾病,饮食上也很正常,做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的话,生长激素分泌峰值在正常范围内。也就是说,孩子看不出异常,也检查不出任何病变因素,就是身高比同龄人矮小。
对于特发性矮小的患儿,医生一般都建议使用生长激素进行治疗。很多家长不理解为什么孩子生长激素不缺乏还需要注射生长激素?这就要从生长激素的作用原理说起。
大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它是促进我们骨骼生长的重要调控因素,生长激素的功能由两个因素决定:一个是生长激素的分泌情况,一个是生长激素的敏感性。
生长激素的分泌情况就像是一条河的上游水源,生长激素的敏感性就像是河下游的石头。如果河的上游水源太少,会影响这条河的流量;如果河流下游有很多石头,也会影响这条河的通畅性。
特发性矮小患者生长激素分泌不缺乏,但依然长不高,很有可能是因为生长激素的敏感性较低,或是存在部分生长激素抵抗,导致他体内正常分泌的生长激素没法很好地作用于长骨生长。
特发性矮小患者如果不进行治疗,成年后,男生终身高在160cm左右,女生终身高在150cm左右,可能会影响一生的生活质量。
因此,特发性矮小患者需要使用生长激素进行治疗,而且需要使用比生长激素缺乏症患者更大剂量的生长激素治疗才能到理想的疗效。
本文为中立科普内容,不涉及任何商品推广。文中所介绍的治疗方案有明确适应证,需要确诊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想采用该治疗,请到正规医院就诊,遵医嘱治疗。
科普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海纳患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