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普文章 儿科学 生长激素缺乏 【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杨凡:浅谈骨龄和身高的关系

【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杨凡:浅谈骨龄和身高的关系

1371    2023-02-04 14:38:58    杨凡   


23944_wo6n_9288.svg

专家简介

23944_1obm_4939.png

杨凡

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儿童保健科

主任医师


  • 长江大学医学院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儿科内分泌与遗传代谢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儿童健康适宜技术推广联盟常务委员;湖北省医学科普创作委员会儿科分会委员;湖北省病理生理学会儿童重症专业委员会委员;武汉市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委员;仙桃市医学会健康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主持省级科研课题一项,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二项,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多篇论文获市自科学优秀论文奖。参编儿科专著、医学院校教材、儿童科普书籍各一部,曾被评为“仙桃市优秀医务工作者”、“仙桃市百佳医生”。

  • 擅长儿童矮小症、性早熟、肥胖症、多动症、抽动症、营养性疾病等疾病的诊疗。


浅谈骨龄和身高的关系

在儿童生长发育门诊,孩子们测身高、称体重、评估生长发育状况,大多数孩子得到的首个医嘱,测骨龄。这时候,家长会想:测骨龄干什么?骨龄和身高有关系吗?

23944_nmkq_8167.png

    其实,骨龄和身高的关系还是蛮大的。青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受到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营养、内分泌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个体在性发育、身高、体重、心理等方面存在较明显的差异。


    相比于年龄,骨龄更能准确地反映孩子骨骼的成熟度,是评估儿童体格发育情况的核心指标。人的生长发育可用两个“年龄”来表示,即生活年龄(日历年龄)和生物学年龄(骨龄)。骨龄是指骨骼生长的年龄,可借助于X线检查长骨干骺端的骨化中心进行判断,了解骨化中心出现的时间、数目、形态的变化及干骺愈合程度等,并与骨发育标准进行比较获得个体骨成熟的年龄。通常拍摄人左手手腕部的X光片观察掌指骨、腕骨及桡尺骨下端的骨化中心的发育程度。骨龄是评估剩余生长潜力的有效依据,比实际年龄更能反映个体发育水平和骨骼的成熟度。也就是说孩子能长多高,不取决于年龄,取决于骨龄。一般来说,女孩骨龄达到14岁,男孩骨龄达到16岁,骨龄就已经接近闭合,骨骺线未闭合,才意味着孩子还可以长高。

23945_jf31_4198.png

 拍完了X光片,骨龄评测报告也出来了。骨龄10岁,生活年龄11岁。家长懵了“啥意思,看不懂啊!”


23945_v74l_6302.png

骨龄与生活年龄,很多时候并不像我们期望的那么同步。每过一年,我们的生活年龄会增长1岁,但骨龄可能只长了不到1岁、刚好1岁或者超过1岁。因此,骨龄与生活年龄之间会有一个差值,根据差值可判断儿童发育是否正常。


    骨龄差值

23945_tft4_4145.png

异常

(1)骨龄>年龄2岁以上:应排查性早熟等引起骨龄提前的内分泌病的可能。

(2)骨龄<年龄2岁以上:应排查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可能会引起骨龄落后的内分泌疾病。

正常

骨龄和年龄±1岁以内。

23945_7ex8_2641.png

根据骨龄和生活年龄的差值,家长们可以对孩子的发育程度做到“心中有数”。


事实上,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测骨龄,那么,孩子出现有哪些情况需要做骨龄?

1、出生身长、体重不足,儿童期持续矮小的孩子;

2、身高一直明显低于同龄儿;

3、短期内身高增长明显加快或减慢;

4、肥胖的孩子内分泌水平可加速骨骺的快速闭合,影响最终成年身高;

5、青春发育提前,或青春期快速进展,生长潜能受损的孩子;

6、对身高有特殊要求的孩子,如体育、艺术类的学生;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骨龄评测不能直接在家获取,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掌握好拍X片测骨龄的频率。

 

测骨龄的频率

青春期前:如男孩12岁前,女孩10岁前,身高水平良好,每年检测一次。无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导致的身高异常,但父母对孩子身高有更高需求,可半年检测一次。注意配合落实医生身高促进方案。


因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导致身高异常,三个月或半年检测一次。注意谨遵医嘱。

青春期:如男孩12岁、女孩10岁后,身高水平良好,半年监测一次。


房子不是一日建成的,孩子们也不会一夜之间长高,家长们在生活中要多费点心思,除了定期监测骨龄、掌握身高动态这一重要指标外,还应该从日常饮食、睡眠、运动等多方面调节,真正落实医生的身高促进方案,从而达到理想的身高。

23946_hugn_4388.png




本文为中立科普内容,不涉及任何商品推广。文中所介绍的治疗方案有明确适应证,需要确诊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想采用该治疗,请到正规医院就诊,遵医嘱治疗。


科普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海纳患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