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励之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儿科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儿科学博士生导师 一级主任医师
曾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委员
湖南省儿科学会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评审专家
卫生部医药卫生科学技术成果评审专家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审专家
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专家
先后获得省部级奖励4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血液及相关研究课题8项,作为通讯作者,先后在《Leukemia》(IF=10.431)、《Autophagy》(IF=11.753)、《Cancer Res》(IF=9.329)、《Leukemia Research》、《EMBO Rep》、《Pediatric Blood & Cancer》、《BMB Rep》、《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华儿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等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
擅长:儿童生长发育、血液病
长得胖=长得好?警惕儿童肥胖症
伴随着很多家庭的物质水平提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肥胖儿童,2011年到2014年的一份调查报告,美国2-19岁儿童肥胖率17.0%,同时期,中国7-18岁学生超重及肥胖检出率为19.4%,男生超重及肥胖率为23.0%,女生为14%。
孩子减少了户外活动,长时间居家,不规律饮食现象普遍,更增加了儿童肥胖的发生。
孩子长得太胖了,可能是以下这些因素导致!
遗传:多种基因遗传因素与肥胖的发生有关,父母的体重情况可以通过遗传因素影响子女超重及肥胖的发生,父母双方肥胖可能导致孩子肥胖发生的几率要高达4倍以上,仅父亲或仅母亲超重或肥胖的儿童发生超重或肥胖的危险也高达2-3倍以上。
饮食: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如洋快餐、甜饮料等普及,导致高糖高脂高热卡的食物摄入过多,可能使儿童摄入过多能量而使肥胖发生的比例明显增高。
活动减少:特别是近几年疫情反复,这种情况更加突出,孩子户外活动减少,上网课、久坐时间增加,可能使儿童能量消耗减少,而使肥胖发生的危险增高。
生活习惯:比如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吃早餐吃夜宵,暴饮暴食;吃饭速度过快,把饮料当水喝等;在睡眠方面:晚睡熬夜,生活作息不规律也可以导致内分泌失调,发生肥胖。
疾病因素:因内分泌代谢疾病、精神疾病、罕见病等所致的病理性肥胖。此外,菌群失调也可导致肥胖。
其实肥胖对于成人的危害我们都很熟悉,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压等都跟肥胖相关,这些问题在孩子身上同样会发生,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来说肥胖也会影响其生长发育。
1:可能会导致成年身高偏矮:
①肥胖时生长激素及甲状腺激素可能会分泌减少;
②肥胖易导致发育提前,从而导致骨骺提早闭合最终影响成年终身高。
2:肥胖孩子更容易发生性早熟:
从我们临床上来看,肥胖和早发育经常同时发生。有研究表明,肥胖儿童中性早熟检出率为54.17%,正常体重儿童中性早熟检出率仅为3.59%。这是因为脂肪细胞中含有一种名叫芳香化酶的物质,具有让人体内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的功能,人体内脂肪含量越高,芳香化酶的表达水平越高,雌激素的水平就越高,孩子越易早发育,而且胖女孩比胖男孩更易引起早发育。过高的性激素既可以促进骨龄提前进展,也可以导致性早熟发生,所以肥胖与性早熟的发生密不可分。
3:容易导致男性乳腺发育,由于隐匿性阴茎的发生导致阴茎短小,雌激素与雄激素失衡导致睾丸容积偏小等。
在生长发育时期,我们可以运用以下科学方法帮助孩子健康减肥:
一、均衡饮食:对儿童减肥首先要均衡饮食,吃肉也要吃蔬菜,不能偏食,多数肥胖的孩子都是吃肉多而不吃蔬菜,要减肥就要改变孩子的这个坏习惯,做父母的也要做好榜样。
二、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早餐很重要,不能不吃早餐,避免暴饮暴食的习惯,要注意不要给孩子吃宵夜,在孩子进食的时候要提醒孩子放慢进食速度,充分咀嚼,避免狼吞虎咽。
三、多喝水,少喝甜饮料:特别是不能把饮料当水喝,儿童减肥还需要少喝甜饮料,特别是不能喝碳酸饮料。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每天需饮水1000-1500毫升,可以帮助补充水分,促进代谢。在运动后特别需要注意补充水分。
四、多运动,减少静态时间:越是肥胖的孩子越不爱运动,而且还爱看电视,想让孩子减肥就需要让孩子少看电视、多运动,比如让孩子跳绳、打球或者游泳,做些拉伸、跳跃、有氧运动,一天做3-4次,一次15分钟,不仅可以减肥还可以长高。
本文为中立科普内容,不涉及任何商品推广。文中所介绍的治疗方案有明确适应证,需要确诊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想采用该治疗,请到正规医院就诊,遵医嘱治疗。
科普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海纳患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