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栋梁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儿保科 主治医师
湖南医师协会首届罕见病理事;湖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骨干教师;
擅长儿童保健及生长发育障碍性疾病。如矮小、性早熟,以及运动、语言、行为发育异常等疾病;2009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儿科临床及教学工作至今10余年,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曾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进修儿童保健学以及内分泌遗传代谢专业一年;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数篇。
格言:做有温度的医生,做可信赖的医疗。
揭示儿童哮喘的误区
揭示儿童哮喘的误区
世界防治哮喘日是由全球哮喘倡议(GINA)组织的一项年度活动,源自1998年,旨在改善全球哮喘的认知和护理。2021年5月5日(星期三)是第23个“世界哮喘日”。今年的主题是“揭示哮喘的误区”。其目的是为了让人们增加对哮喘的现状的认识,做好对哮喘的防治和管理。
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现患病率已达4.2%,总患者数达4570万,而0~14岁城市儿童哮喘累计患病率也达3.02%。当前我国仍有约30%的城市儿童哮喘未能得到及时诊断,并有近20%的儿童哮喘未达到良好控制,儿童哮喘依旧是一个重要的医疗及社会问题。
误区一:大人没有哮喘,小孩就一定不会得哮喘?
哮喘是由多种炎性介质所介导的慢性气道炎症,其形成是由遗传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促成的。虽然遗传因素在其中起到很大作用,但同样还与个人体质和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近数十年来,我国儿童哮喘患病率逐年升高,可以看出遗传并不是单一因素,很多父母并没有哮喘病史,但是孩子最终仍然可能被诊断为哮喘。
误区二:哮喘可以根治。
可以确定的是哮喘并不能根治!
但是,也别灰心。虽然哮喘并不能通过手段进行根治,但是哮喘本身具有其自然病程,很大一部分儿童在成人前能够得到自然缓解。只是这种自然病程是多变的,我们并没有手段预测个体的自然病程。所以对于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非常重要,因为哮喘带来的肺功能损害大部分起始于3岁之前。而未得到系统治疗的儿童哮喘导致肺功能损害的概率也更大,并且这种损害更可能持续至成人导致成人哮喘。
误区三:雾化比输液吃药危害更大,因为雾化吸入的是激素。有医学背景的人都知道,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哮喘控制治疗的首选药物,并且需要长期、规范使用才能达到良好控制目的。
然而很多家长闻激素而色变,特别抵触激素,甚至有科普文说雾化比输液危害更大而误导大众。其实吸入治疗只是呼吸道局部用药,并且药物剂量很小,不但副作用最小,而且作用更确切,一直是哮喘的首选用药方式。
也有家长担心激素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带来影响,虽然有一些研究认为糖皮质激素呈现剂量依赖的生长受限,但是从整个儿童生长发育的过程来看,没有证据显示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儿童的最终身高有影响。相反,哮喘得不到有效控制,反而使儿童处于反复发作的风险之中,带来的危害就是活动耐量下降、营养摄入减少、旷课等等,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影响更大。
误区四:哮喘儿童不宜运动?
诱发哮喘发作的因素很多,常见的比如病毒感染、冷空气刺激、二手烟的接触、过敏原的刺激等等,同时还包括运动也可能诱发哮喘发作。所以很多家长要求哮喘的儿童不参与任何运动。其实这也是一个大误区,运动虽然可能诱发哮喘的发作,但是并不是孩子不能参加任何运动。参加运动的前提是哮喘控制理想,在得到理想控制的情况下我们鼓励孩子运动,不仅可能增强体质,同样对孩子的肺功能也是有帮助的。所以历史上也有很多哮喘患者是优秀的运动员选手,比如中国“洪荒之力”傅园慧、游泳健将菲尔普斯,还有功夫片演员及歌手谢霆锋等等。
误区五:哮喘儿童不能接种疫苗?
哮喘不是疫苗接种的禁忌症,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也不是疫苗接种的禁忌症。而哮喘患儿往往易患感染性疾病,而呼吸道感 染是使哮喘患儿病情加重的主要诱因,所以对哮喘患儿按时预防接种是非常有意义的。
误区六:哮喘儿童需要忌食?
哮喘是气道慢性炎症所导致的,而这种慢性炎症主要由过敏性炎症参与导致,很大一部分哮喘患者会共患过敏性疾病,比如过敏性鼻炎、反复湿疹、过敏性结膜炎等等。所以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孩子更容易患哮喘。这也很容易让家长有一个误区,就是哮喘的孩子是不是需要回避容易过敏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之类的?
其实大可不必。对有过敏体质或从小湿疹严重的哮喘儿童来说,首先应到医院积极查找引起孩子哮喘发作的过敏原。只要不过敏,哮喘儿童是不需要刻意去忌口的,比如孩子吃牛奶蛋白后没有过敏症状出现,即使是患有哮喘,也没有必要回避牛奶。只有明确对某些食物或物品过敏,就要积极避免再次接触,以免加重过敏状态。
误区七:有喘就治,不喘就可以停药?
很多家长在孩子哮喘发作时特别紧张,积极就医。而一旦病情控制进入哮喘缓解期后,就会放松警惕,甚至认为只要“不喘”就是好了,就不必再吃药了。或嫌天天用药麻烦或担心激素用多了影响孩子生长发育或考虑经济开支问题,用药时断时续或擅自停药。
其实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疾病,即使没有症状,但气道炎症仍然存在,此时停药,稍有风吹草动,又会诱发哮喘。因此哮喘能不能很好地得到控制,很大程度取决于家长能不能坚持规范化治疗。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重在长期的有效管理。目的不仅仅是达到并维持喘息症状的控制;还需要维持正常活动水平,包括运动能力;尽量维持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的肺功能;预防哮喘急性发作;避免因哮喘药物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预防哮喘导致的死亡。
误区八:只要不喘就一定不是哮喘?
哮喘的本质是气道慢性炎症,而这种气道慢性炎症并不一定引起气道痉挛而出现喘息,还可以是以单一咳嗽为主要表现。临床上有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叫做咳嗽变异性哮喘,这是儿童慢性咳嗽最常见的原因。所以如果孩子不喘息,但是以超过4周以上的慢性咳嗽为特征,也需要警惕哮喘的可能性,这种情况也需要进一步到儿童呼吸专科医生那里就诊评估,以免进一步出现呈典型支气管哮喘。
最后,如果您家孩子有以下特征,建议到小儿呼吸专科医生那里就诊评估,并注意定期随诊,严格遵医嘱执行。
每月多以1次的频繁发作性喘息;
活动后诱发的咳嗽或者喘息;
无感冒症状的间歇性夜间咳嗽;
喘息持续至3岁以后;
雾化后咳嗽或者喘息缓解较快,而停药后又复发。
本文为中立科普内容,不涉及任何商品推广。文中所介绍的治疗方案有明确适应证,需要确诊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想采用该治疗,请到正规医院就诊,遵医嘱治疗。
科普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海纳患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