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红
武汉儿童医院 遗传代谢内分泌科 副主任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武汉儿童医院遗传代谢内分泌科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委员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疾病与保健分会遗传代谢病与保健学组委员
湖北省医学会遗传学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罕见病学组PWS协作组组员
主要从事儿科内分泌及先天遗传代谢病的诊断、治疗及研究工作
警惕宝宝遭遇“另类饥饿”
我们在肚子饿的时候,饥饿感就会出现,这就是物质饥渴",还有另一种饥饿——精神饥饿。婴儿有精神机饿吗?是的。我们有!宝宝出生后,随着大脑的快速发育和与外界的广“泛接触,不仅身体在成长,心理活动也开始萌芽。
隐性饥饿
首先,需要给大家解释一下“隐性饥饿”并非吃不饱,这是两个概念。据联合国儿童基金
会的调查结果显示:全球的有1.1亿5岁以下的儿童,是“隐性饥饿”成员,尤其是某些不太发达的地方,情况更为严峻。至于为何儿童容易中招,专家认为,这跟年轻父母的一些饮食习惯以及生活习惯脱离不了干系。
心理饥饿
当他们听到妈妈的声音或看到妈妈的微笑时,他们要么伸出小手,要么哭,甚至用哭来“威胁”妈妈,让她张开双臂拥抱他。假若拥抱的欲望得到精足,哭泣就会突然停止,脸就会“由阴转晴",甚至“满天彩霞”。研究人员观察到,与其他婴儿相比,出生后30分钟内被母亲拥抱的孩子哭得更少,睡得更好,吃得更顺畅。父母的拥抱可以称为宝宝的“心理维生素”,对宝宝良好情绪和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皮肤饥饿
动物和人都有皮肤饥饿的问题,尤其是婴儿,他们渴望被成年人接纳,即使长大了,他们也喜欢扯自己的衣服,或者靠在大人身上,这是皮肤饥饿的表现。皮肤饥饿有什么危害?临床医生发现,皮肤总是处于“饥饿”状态的儿童往往会抑郁、孤僻,喜欢咬嘴唇或指甲,有时甚至无缘无故用头或四肢撞墙。据国外期刊报道。近年来欧美等国儿童曾遍存在精神性饥饿,其特点是动作迟缓、反应迟缓、表情冷漠,平均身高低于同龄健康儿童,这是因为他们缺乏父母的皮肤之亲。因此,家长下班后应多与孩子接触,如讲故事、听音乐、看电视时用手触摸孩子的头、背、颈、前臂、手掌等部位,这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良好的另一个技巧。
感觉饥饿
带着孩子的人都知道,当他们带着孩子走出家门,接触大自然的广阔世界时,他们会表现出极大的喜悦和兴奋,不停地看,不停地呀呀学语,不停地挥舞着小手。有什么秘密吗?原来。自然界的声、光、色、形,这些良性的刺激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传递到大脑,使大脑发育获得更直接和间接的“能量”。知道了这一点,我们不妨把动静闹得更大,可以通过使用带水族馆的小床或摇篮,挂一个鸟笼,挂颜色图片,或直接举着婴儿户外观看大自然,这样宝宝的视觉和听力感觉可以“吃”、“喝”,这不仅满足了他们的饥饿,还能增强他们的大脑和智力,可以说一石二鸟,是一件好事。
语言饥饿
一个孩子从一声啼哭到喃喃地说一种语言,直到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也不过是一两年的时间。他们只是在分秒必争地观察、模仿和学习。事实上,这也是人们的一种本能需求,也是对语言信息的追切需求,父母应该抓紧时间和孩子沟通交流。
https://health.sina.cn/awyh/art/62981559d6f9d108adec7c5d.html
本文为中立科普内容,不涉及任何商品推广。文中所介绍的治疗方案有明确适应证,需要确诊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想采用该治疗,请到正规医院就诊,遵医嘱治疗。
科普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海纳患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