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普文章 儿科学 其他疾病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侯凌:ADHD儿童社会适应性影响因素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侯凌:ADHD儿童社会适应性影响因素

1543    2023-02-04 11:31:38    侯凌   


12699_v1h4_5296.svg

专家简介

12699_mojz_8662.png

侯凌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儿科

主任医师


  •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儿童遗传内分泌呼吸科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 中华医学会儿科临床药理学组委员

  •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青春期医学委员会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遗传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临床用药评价专业委员会委员

  • 湖北省医学会儿科分会遗传代谢内分泌学组委员

  • 武汉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

  • 曾在美国匹兹堡儿童医院深造学习一年余。从事儿科临床工作30年。

  • 主持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和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参加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多项,作为次要负责人具体负责世界糖尿病基金会项目和全国多项多中心药物临床研究。

  • 擅长儿童内分泌及遗传代谢性疾病,如生长落后、性早熟、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尿崩症、染色体疾病、骨骼发育异常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ADHD儿童社会适应性影响因素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神经行 为障碍之一,主要表现为持续存在且与年龄不相称 的注意力涣散、多动和冲动行为、控制行为和情绪的 能力差,可造成儿童学业、情感、认知功能和社交能 力等多方面的损害。有相关研究显示,我国学龄儿童 ADHD发病率为4.31% -5.83%,武汉地区学龄儿 童ADHD患病率为13. 58%,其中男性18. 58%,女性 8.78%"f。由于ADHD儿童具有觉醒不足、注意力 容易分散等特点,上课常常走神或者小动作多,令患 儿的学习效率降低,学习成绩下降,且具有冲动及多 动行为,自控能力差,与同学相处困难,影响了患儿 的同伴交往,无法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影响其 社会适应性水平,最终导致社会适应性不良。与普通 儿童相比,ADHD儿童的社会适应性显著低于普通 儿童⑶。

12700_49vf_3168.png


1社会适应性的含义

社会适应性即社会适应能力,是每一个社会个 体在应对环境的变化和压力时所表现出来的应对方 式,是个体在与社会生存环境交互作用中的心理适 应,当社会环境发生变化时,个体改变自己的观念、 行为方式使之适应所处的社会环境的过程⑴。每个人在长期的社会适应过程中都将形成鲜明的人格特 征,并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表现出来,所以适应能力 是适应社会的基本心理素质。儿童期是社会适应能 力形成的初级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不能良好的适 应环境、适应社会,对孩子的性格发展必然产生不利 影响。社会适应性的内容丰富,涵盖多个方面,从心 理学角度分为心理优势感、心理能量、人际适应性和 心理弹性4个维度;从人文角度把社会适应性分为 社会交往、社会容让、责任心、稳定性和开放探索5个方面,基本涵盖了良好社会适应性人格的主要内容。


2 ADHD儿童社会适应性影响因素

社会适应行为是个体从出生到成熟不断接受环 境的变化和压力,逐步形成的,受到性别'、年龄、家庭 教育、环境以及文化和心理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1文化心理背景

社会适应与人格有较密切的关系,王梦等研究 T ADHD儿童自我意识与行为问题的关系,结果发 现ADHD儿童社会适应不良,其活动能力、交际能力 和学校情况与对照组儿童比较有明显差距,而在行 为问题的发生率上又远远高于对照组⑶。这与 ADHD儿童体内多巴胺等中枢神经递质不足,导致 其活动过度,警觉性、心境和认知异常。人格发展主 要与个体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及日常活动有关。青少 年的自我意识与社会适应行为显著相关,与良好社 会适应行为呈正相关,与社会不良行为呈显著负相 关⑹。从ADHD儿童本身来说,虽然他们同样就读于 普通学校,但他们却有与普通儿童不一样的感受和 体验,他们常常自我评价降低、抑郁失望、不善于且 不愿与同学交往.ADHD儿童本身的行为障碍是他 们不能形成良好交际关系的原因。


2.2家庭成长环境与父母教养方式

家庭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社会适应 性发展的重要因素,核心家庭是孩子顺利成长的最 佳环境⑺。和谐的家庭氛围与民主、平等的教育方 式能让儿童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全、值得信赖 的环境里,对孩子的感受、理解、容让和接纳都是有 益的,而父母不和、教养困难会令儿童产生恐慌、害 怕和不安,容易产生怀疑、拒绝和对立情绪。有研究 发现,较高的父母文化程度、和睦民主的家庭教育方 式、培养儿童独立生活能力、与父母同住这些因素能 明显促进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⑻。相对应的, 父母文化程度低下、过于溺爱、家庭不睦和简单粗暴 的教养方式则会加重儿童社会适应不良。ADHD儿 童由于不善于控制情绪及冲动行为,在家长心中是 个“不乖”的孩子,所以常常出现对立违抗,导致家庭 关系紧张,适应不良。


2-3学习环境

-学龄儿童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因此同 学和老师的态度对其社会适应性影响深远。儿童的 自我发展、安全感、依赖感与交往的同伴和老师的正 确引导有很大的关系,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 黑”,良好行为的发生与伙伴的良好行为示范有着关 联,不良行为也是如此。在这一年龄阶段,良好的 伙伴关系可以更好地帮助儿童完成社会适应。而 ADHD儿童由于自控能力差,行为缺乏完整性,难以 善始善终,因此经常被伙伴群体排斥,必然会使其在 社会化过程中出现停滞或倒退,并导致其社会适应 性发展缓慢。而ADHD儿童由于疾病引起社交不 良,伙伴关系不良,往往出现退缩、回避甚至逃学的 行为。ADHD儿童更加需要一个宽容的社会,不少 就诊的ADHD儿童表示,愿意改变,愿意上学,只是 控制不住自己。ADHD儿童若能被家长、同学和老 师及学校所接纳,能更容易发展出良好的社会适应 性;若受到歧视或排斥,可能失去正常的人际交往, 导致适应不良。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获得老师 和学校的共同协作,帮助ADHD儿童修复社会功能。


2.4性别和年龄

性别和年龄不是影响社会适应的关键因素。但 ADHD儿童中男生较女生社会适应能力好,与男生 更自信有关,他们更容易积极地面对环境的压力,所 以当二者处在同样的人际交往环境中时,男生更容 易适应并融入环境中。而小年龄组的ADHD儿童较 大龄组社会适应性更好,应该与年幼儿童对环境的 信任度更高以及个性尚不成熟而较容易被改变有关。


参考文献:

[1 ]金星明,静进.发育与行为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2014.

[2 ]卢林,施琪嘉,陶芳芳,等.武汉市4~16岁儿童注意缺 陷多动障碍分型的调査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20(4):221 -225.

[3 ]王梦龙,静进.ADHD儿童的自我意识和行为特征的相 关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087 -3089.

[4]林崇德,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下)[M].上海:上海 教育出版社,2003.

[5 ]陈建文,黄希庭.中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理论构建及量表 编制[J].心理科学,2004,27(1):2 - 4.

[6]聂衍刚.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2005.

[7 ]姚莉萍.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社会适应性发展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2008.

[8 ]刘琳,曾昭祥,岳淑英,等.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患儿气 质特征及其家庭背景研究[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5,20(1) ;3 -6.



本文为中立科普内容,不涉及任何商品推广。文中所介绍的治疗方案有明确适应证,需要确诊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想采用该治疗,请到正规医院就诊,遵医嘱治疗。


科普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海纳患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