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鸣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儿童内分泌科 主治医师
医学博士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儿童内分泌科主治医师
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中心访问学者
新冠疫情一线抗疫医生
湖北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秘书
从事儿科工作多年,于2017年4月开办个人微信公众号及微博“小儿内分泌林医生”,今日头条号“武汉协和儿科林鸣博士”,受到患者家属的一致好评。
主要擅长:儿童生长发育、身材矮小、性早熟、儿童肥胖、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等儿童内分泌疾病。
6个月的宝宝也有“乳房发育烦恼”?该怎么办?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性早熟」就像是一个禁忌雷区,家长们总是闻之色变。
宝宝才几个月大,乳房就莫名其妙变大,一点点的蛛丝马迹就能轻易点燃父母心中的焦虑:我家孩子是不是
婴幼儿乳房变大就是「性早熟」吗?
不一定。
我们在临床中将2岁以内婴幼儿出现乳房增大(部分可以摸到硬结,甚至出现溢乳现象)的情况称之为「微小青春期」,但这种往往并不是「性早熟」。
而是因为宝宝出生时“继承”了妈妈体内的性激素,而宝宝自身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抑制功能不完善,就导致了「短暂的乳房发育」,而不是传说中的「性早熟」。
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个体性激素调节功能逐渐完善,这种「短暂的乳房发育」就会逐步消失,大多数宝宝会在2岁以内恢复正常。
这种非常规发育现象,往往是因为宝宝太小,身体各项机能还未完全建立起来出现的。宝爸宝妈们不必过分惊慌。
不过,也不排除还有一些宝宝是「单纯性乳发育」。宝爸宝妈可通过自检排查“病因”:家里是否在使用茶树油、薰衣草油、含有胎盘提取物的这些产品。如果有,建议立刻停止使用。
如何辨别「微小青春期」和「性早熟」?
如果出现反复阴道出血,也不一定是性早熟,需要排除生殖器外伤、感染、复发性功能性卵巢囊肿、McCune-Albright综合征等情况。
而对于单纯的「微小青春期」,宝爸宝妈们完全不用担心,也不需要额外的特殊检查及治疗,一般在2岁内,相关的症状都会跟宝宝say byebye。
但如果!2岁以后还没有消退,家长们就要警惕起来,尽快带宝宝去医院找儿童内分泌科的医生做详细检测评估,尽早排查治疗。必要时,可以做性激素激发试验来明确宝宝是否有「中枢性性早熟」。
如何科学地关注宝宝的发育情况?
乳房变大不一定是「性早熟」,也有可能是「微小青春期」,还有可能是「单纯性乳发育」。那宝爸宝妈在养育0-2岁孩子的过程中,该如何科学地关注宝宝的发育情况,不要被一点点“小状况”吓得草木皆兵呢?
1、每三个月给宝宝测量一次身高(身长),是否有超过同龄人的身高增长速度;
2、关注宝宝乳房体积变化,是否有逐渐变大的趋势;
3、外阴分泌物是否有增多,例如小内裤或纸尿裤上看到黏糊糊的分泌物;
4、是否有其他第二性征出现,例如生殖器色素沉着,长阴毛、腋毛,男孩睾丸增大等。
参考文献:
[1] Jennifer Harrington, MBBS, PhD, Mark R Palmert, MD, PhD. 性早熟的定义、病因及评估. UpToDate 临床顾问.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definition-etiology-and-evaluation-of-precocious-puberty. (Accessed on Apr 01, 2020).
[2] Franklin S L. Effects of unintentional exposure of children to compounded transdermal sex hormone therapy.[J]. Pediatric endocrinology reviews, 2011, 8(3).
[3] Nebesio T D, Eugster E A. Pubic Hair of Infancy: Endocrinopathy or Enigma?[J]. Pediatrics, 2006, 117(3): 951-954.
本文为中立科普内容,不涉及任何商品推广。文中所介绍的治疗方案有明确适应证,需要确诊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想采用该治疗,请到正规医院就诊,遵医嘱治疗。
科普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海纳患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